书名:穿回古代之西医也种田

穿回古代之西医也种田_分节阅读_12

牢记备用网站无广告
    张强是这小队的小组长,他站在他们编队的最前面。李慕书人小个矮,他和张小天就站在队伍的第一行。张小天是张强的同乡,约十六七岁,人长得挺秀气的。只是身子看上去很单薄,脸色也不是太好。其实这里所有人的脸色都不好,穷人家的孩子么,营养不良加上这些天日晒雨淋的,能好到哪去?

    张小天人比较腼腆,不怎么说话。张强和他由小玩到大,又同时征入军队,平时也没少照顾他。现在张强又带着李慕书,没一会,三人也慢慢熟了。

    队伍最前方有军官在大声说话,至于说了什么李慕书是听不清了。估计大部分人都没听清楚吧。毕竟没有扩音器,那个人似乎也没有强劲的内功可以千里传音。于是前方的指示由前面的人往下传,慢慢地大家都知晓了。李慕书不由感慨:幸好不是聊八卦,不然传到他这里肯定会扭曲了原来的意思。

    传来下的大概意思就是被谢越云将军一直压着打的蛮军正进行大规模反攻了,虽然我方一次次击退敌人,但死伤也很严重,现在很缺人。他们这些新征的士兵必须加快速度赶去援助。现在的方针是放弃原来步行的计划而改坐马车狂奔,将日以继夜地赶往北疆边境。

    这意思传下来时又引起了小小的骚动,大家小声地议论纷纷。有人兴奋有人担心也有人没什么反应。但是无论怎样心思都好,他们也不敢违抗命令。

    按甲乙丙丁编制的队伍一队队地上车,马车坐满后立刻就扬鞭出发,直至全部的马车都载满士兵走了。剩下的六队没马车可坐的准士兵们则按照原来的计划步行过去,直到最早一批的马车回来接应他们。

    李慕书所在的编队正是这排在最后的六队中,他们没马车可坐必须得走路。这些新兵们有喜有忧,李慕书想起要步行过去也不由地苦着脸了。

    张强回头见了笑着说:“坐车虽然舒服,但一到北疆就要上战场。所谓走得快死得快呢。我们在后面慢慢走,活命机会大啊。可能等我们到达已经打胜仗了呢。”

    “噗”李慕书听了忍不住笑了出来,突然想起张三吩咐那男人叫他给自己安排好一点的,原来如此。李慕书不由心满感激,虽然前途未卜但起码知道只要努力谨慎自己还有活路;如果自己一直不知情而留在李府,那么什么时候自己被害死了都不知道,防不胜防啊。

    “强子哥,你小声点说。”走在李慕书旁边的张小天也笑得肩膀乱抖,他忍着笑戳戳张强提醒道。

    “放心,我有分寸的。”张强见两人都笑了也就不再说什么,现在才刚开始走是比较轻松,等走得久了就会累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早上气温低还是挺冷的,但一到太阳升起来气温就会回升,到了十点钟以后就会越来越热了。

    李慕书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这沙泥小路上。抬头是一望无际的土黄:土黄的山坡,土黄的沙泥地,土黄的队伍。幸好一路上并没有沙尘滚滚,偶尔还能发现脚下已枯萎的植被中冒出了些许青绿,只是周围看起来依然很荒芜。

    前面军旗迎风招展,大家在炎热的太阳底下把薄棉衣脱掉连同毯子一起背在身后。李慕书低着头跟着前面的人的步伐,单调而疲累。他不敢喝太多水,这一袋水听说要支撑到晚上扎营时分。

    虽然李慕书自以为有强大的意志,但李竹均这个身体实在没受过这种苦,在最热的中午他差点没中暑倒下,幸好张强及时扶住了他。当然不止他一个这样,也有好多个身体弱的一路上都走得摇摇晃晃的。

    领军的军士似乎也跟张强的想法一致,越早赶到北疆营地,就越有可能被送进战场。反正前面几队新兵都赶去战场了,后面的步行军就不用那么赶了,所以他也没有催着赶着他们快走,还找了个古城残址让他们休息休息喝口水再上路。

    午饭依然是两个灰灰的粗粮馍馍,李慕书坐在风化的石头背后看着馍馍直叹气。天气这幺热,这干干的馍馍怎吃得下啊?

    肚子是饿了但嘴巴很干。人可以几天不吃饭但绝不能不喝水。水袋里的水剩得不多了,这周围也没见到什幺绿色植物,更别说水源了。李慕书更不想啃这硬硬的馍馍了。

    “小慕,你怎么不吃?快吃,等会又要上路了。”张强已经啃完一个馍馍,正向第二个进攻。就连张小天也啃了大半个馍馍了。

    “很渴,我吃不下。”

    “吃不下也要吃,一会一走就要走到天黑才停下扎营吃饭的。你会支撑不了的。”张强三两下啃完手里馍馍,解下水袋小心翼翼地打开喝了一小口。

    李慕书沉默地点点头,先喝了一口水才开始啃。吹哨集合要出发了,他还没吃完一个。剩下的那个他也给了张强吃。

    下午更难捱,在大太阳底下李慕书热得直喘气,双腿如灌了沿一般。整个队伍都走得很慢,果然如张强所说的那样直到天黑了他们才找了个背风的营地休息。

    新兵绝大部分是贫困民众,心地也纯朴善良,在行军中强壮些的就会扶持着弱小的。李慕书是弱小的那一拨,得到了大家的关照,一到了休息营地就优先地坐下休息了。而身体比较健壮的还要搭建帐篷。

    李慕书坐下了他那两条腿还抖着,张小天一边帮他按摩小脚一边取笑他。李慕书也不反驳,的确啊,张小天看起来纤弱却能稳稳地走到营地,还能跑跑腿帮着搭建帐篷的,自己就不行了。

    所谓帐蓬也不是现代的那种露营的帐篷,只是用几根长竹架好,披上油布,垂下来的油布下摆则用石头压住,挡挡风,遮遮露水而已。晚上大家就盖上自己的毯子睡在地上了。

    第15章

    等大家都搭好帐篷后就开饭了,可能是扎营了能烧火了,这天晚饭除了两个稍热的粗粮馍馍,还多了一份大白菜。

    李慕书看着那大白菜就像看到了佳肴,虽然大白菜只是用水煮再放点盐,但起码也是个菜啊。李慕书哪里还计较什么色香味,有得吃就不错了。他三两口就把自己那份白菜全部扒进嘴里吃掉,然后才就着菜汁开始吃馍馍。

    “小慕,你是南方人吧?”张强把自己那份白菜拨了一些给李慕书。

    “是的。啊,强子哥你吃吧,不用给我。”李慕书不好意思了。

    “你多吃点。看你瘦的。”张强又拨了一些给张小天。

    “谢谢强子哥。对了小慕,这次征兵只在北方,你南方的怎么也会来?”张小天一边吃一边奇怪地问李慕书。

    “我原来是北方的,只是在南方生活。”李慕书随口胡扯。

    “噢。”张强张小天恍然大悟,同时也更分同情李慕书:“你怎么不留在南方呢?都说了北疆有战事你还往北方跑。”

    “这,我也不想啊。”李慕书有口难言,更郁卒了。

    “呵呵,没事。以后我们三个互相照应。”三人中以张强年纪最大,见李慕书如此也知道可能另有隐情。但既然都来到这里了,再说什幺也无济于事,徒增添遗憾而已。

    “嗯。”李慕书和张小天都笑了,用力地点了点头。

    这边水比较珍贵,也没多余的水来洗刷,大家只是抹抹脸和手就钻进帐篷睡觉了。

    第二天天未亮就拨营出发,依然两个馍馍一袋水……

    这个地界很神奇,竟有两种极端的气氛。古宁小镇城外是一片沙漠化的地,但走了四五天后,气候慢慢变得温和了,甚至目至所及出现了葱绿的山麓,而脚下的的野草野花也越来越多了。李慕书见此不由想起了越南也有这样的,当时他跟潘盛森两人还在沙漠里玩滑沙玩得很起劲呢。

    只是连续六天就这么的走呀走,走得李慕书双脚都起了水泡,挑破后各种难忍的疼痛。现在他也不用刻意不洗脸了,各种水源短缺,连喝水都要节制。更不用他节食了,根本没什么好料给他吃。就那两个硬硬的灰乎乎的馍馍,他咀嚼半晌还噎在喉咙里吞都吞不下去呢。

    捱到了第七天李慕书一大早就听到了马啼声,原来先行驾车去北疆军营的马车终于回头跟他们会狮了。李慕书抱着自己的衣物排着队坐上了马车,心里感慨万分,即使是早早去战场上也好过这样万里长征啊。

    马车很简陋很通风,车顶是一块用四支小木条撑着的油布,车上铺了些干草,他们就密密地捱着坐在一起。白天还好,上面那油布还可以遮一下太阳,可一到晚上那是各种冻。

    有了马车就不会再浪费时间扎营休息了,而是日夜不停地赶路。晚上这气温一下子降了许多,扎紧棉衣包着薄毛毯李慕书还是冷得打颤。大家都是男生也不用忌讳什幺,坐在车里都抱成一团互相取暖了。

    马车日夜兼程奔跑着,原来的平坦路慢慢变成了山路,弯弯曲曲地奔进了大山里。

    这大山里的树木高大而茂盛,空气很清新。现代砍伐树木太严重了,李慕书还没去过像这里一样的森林呢,不由好奇地东张西望。

    这条山路很不明显似乎是新开的,马车奔过时李慕书伸出手就摸到树枝和长草。顺着山路马车弯弯转转的也不知绕了多久,李慕书只觉得如果让他走出去没有指南针的话肯定会迷路。

    天色越来越暗,马车也跑得越来越快。刚才领军的军士说了,他们很快就会到达军营。只是空气显得越来越闷了,风中传来一阵阵隐约的雷声,看来要下雨了。如果他们此时被淋雨,估计很多人会病倒的吧,毕竟晚上气温很低。

    马车再次转了一个大弯,借着残余的日光,新兵们都看到了山下那一片黑压压的营寨了。旌旗猎猎,步卒操练之声隐约可闻。

    李慕书第一次见到古代军营,本来疲累至极的身体因此又为之一振,和大家一样抬起头极目望向越驶越近的营门。

    营门周围早已燃起雄雄火炬,门前一片大亮。而站在高高的瞭望台上的警哨早就看到了朝着他们奔过来的马车,虽然马车上有大唐的旗帜但警卫仍然尽守职责地朝他们大喝:“停车!”另一边的哨兵却是利落地下了了瞭望塔,朝大帐方向跑去报告了。

    最前面的马车在车夫吆喝下停了下来,坐在马车上的军士站起来。他先抬手让后面的马车都停下,然后由怀里掏出一卷文书交给站在营门边的守卫。

    守卫双手接过后就立刻转身小跑着进了大营里,交给由大帐里出来的军官。那军官打开扫了一眼确认后就抬手向嘹望台的哨兵做手势放行。哨兵们收起弓箭,同时下面的士卒们也听从命令打开了军营大闸。

    军士和军官接应,一声令下,李慕书他们下了马车排好队等着步入军营。马车一辆辆地进入,然后是士兵,一切都有条不絮地进行,严密,谨慎。此军营守卫森严,士兵都很有纪律性。那幺一路上所听所闻的谢将军纪律严明想必是真的了?李慕书不由舒了一口气,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幺他的人身安全暂时有了一丝希望。

    张强他们看起来很高兴,双目炯炯有神,在路上他和几个小伙子就常表示非常崇拜谢越云谢将军,必要争取追随他……

    此次战争是由大唐国这北疆边境对面草原那些蛮人发动的。本来两国虽然在利益上经常有冲突,但表面上还是和平共处的。大唐国也没想到他们会突然发动袭击,被他们打了个措手不及,因为防范不足,准备也不足,不但死伤惨重还被追杀至边界线内,险些被夺下边城。是驻守北疆边境的王忠义将军带着残兵死守着城门,苦苦支持到朝廷派来援军。

    战争暴发后,谢越云将军就主动向皇帝自荐赶赴北疆,调动起全军的士气,率领着军士们一次又一次击退匈奴,重创了他们的战斗力,一步一步地把被占领的战线重新夺回来。

    谢越云在十八岁时就被父亲谢振威,威武大将军派到北疆驻守五年。他对北疆很熟悉,曾参与过大大小小的战役,战绩辉煌,更在二十二岁那年带领大唐国军士重创蛮军令他们不得不投降俯首称臣而达成两国签定和约换来边境和平,因而被皇上封为镇北将军,此事为人津津乐道。

    这场由蛮军发动的战争已持续了快一年了,听说这次是谢将军准备对蛮军最后重击来平定两国边界,这才有了大肆征兵增加军队的战斗力。

    一路上李慕书都听到大家在谈论谢越云将军,那些血气方刚的少年们争先恐后地讲述听来的各种版本的英勇事迹以及各种崇拜。李慕书边听边低头偷笑,这身高八尺,眼如铜铃之说,他只想到妖怪。哈哈哈~~果然传说是很有水份的。

    李慕书对谢越云是一无所知,大家都能说上两句,就他没话讲。这也怪不得他,一来他是初来户到这大唐国,二来原身也是个二世祖,双耳不闻国家大事,家里人自然也不会对他说这些。

    男生都有英雄情结,一路上听了那幺多关于谢越云的英雄事迹,李慕书也对这个人非常的好奇了。推算下来,这个谢将军还没到三十吧。年纪轻轻能立下如此功劳真不容易啊,自己在二十二岁时还苦重仇深地攻读大学课程呢。

    进入军营时天已全黑了,李慕书亦步亦趋紧紧跟着张强和张小天。今晚不会再编组或作其它变动了,他们三人以及一位叫林健的小伙子会住在同一个帐篷里休息。

    这个军营为北疆第三大军营,算是个半后勤的军营。他们是最后一拨士兵,今晚先安顿下来,明天将会选拔一些强壮的士兵调到第一和第二军营里,而那边的病弱残兵也会转过来这边军营调养。

    安顿下来后就去吃晚饭。依然是炖杂菜加两个馍馍,一点油水也没有。李慕书皱皱眉还是尽量把它们都吃光了。人都已经到军营了,这也许就是最后一餐。

    第16章

    晚饭后李慕书跟着大家抖着手哆哆嗦嗦地用冷水洗洗手,狠了狠心把脸也洗了。一个月没洗澡也没洗脸,已到了李慕书的极限,他实在受不了了。他打算先把脸上那层污秽清洗下来,然后再抹一层灰尘上去,这样既能作到掩饰,又会舒服一点。最起码心理上会好过一些。

    李慕书仔细地洗了脸,然后走到旁边蹲在地上摸了些泥粉就往自己脸上抹了。抹完后又用手抓了抓头发,把它弄得更乱一些盖住了半个脸,这才冲回帐篷。

    张强张小天他们早就躺在里面了,这里一到晚上就起风,气温下降到十度以下。帐篷挡住了风,在地下又铺着油布和干草,比起外面暖和多了。

    这里的帐篷分大中小三种。大的一般是用来给病号住的,能躺10-12人;中等的一般可以住下6-8人,而最小的则是4人。这是标准,如果帐篷缺乏又遇到气温下降,那幺小的帐篷也许都能挤进十个人在里面的。

    张强和林健躺在近门口处,而张小天和李慕书就躺到里面,那里比较暖和。此时张强他们在谈着明天的选拔。

    李慕书是最后一个冲进来的,此时正颤抖着手指解开扎成四方的毯子,抖开后又把薄棉衣紧了紧,这才全身哆哆嗦嗦着躺下把自己卷成蚕甬闭上眼睛睡觉。油灯什么的别想了,营地到处都是火把,火光冲天呢。

    李慕书卷缩在毯子里还以为自己会睡不安稳,结果后来睡得跟死猪一样。第二天清晨,张小天叫了他三次他都没反应,后来还是张强过来抓起他肩膀摇了好几下才把他摇醒了。

    睡眼模糊的李慕书一边打着呵欠一边勉强站起来,出了帐篷抬头一看,天上的星星还在闪闪发亮,这到底什幺时辰啊?

    李慕书来不及感慨就被张强他们拖着去洗刷了。已到了军营,迟到集合是必然执行仗刑的。这是军队必须严格遵守军纪。洗了脸清醒过来的李慕书此时已隐约听到步卒操练之声了。